今年的央視315晚會,曝光了食品安全、金融安全、數據安全等領域的八大案例,揭示出眾多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。不僅如此,今年有媒體也曝光了網購中存在的風險:“京東上買電視,未收貨被簽收”,據報道買家2023年雙十二在京東上購買了10臺海信電視,下訂單3天后平臺顯示已簽收,但買家卻一直未收到貨,3個月理賠都沒成功。
無獨有偶,傳統(tǒng)的物流行業(yè)中“代簽、冒簽”也常有發(fā)生。因為在企業(yè)物流管理中,收貨人通常是采購或老板等管理層,而實際的貨物簽收人大多是倉庫、門店或現場操作人員等,對于運輸的司機來說,很難辯別簽收人實際的身份,因此經常會出現“代簽、冒簽”的現象。
代簽、冒簽有哪些危害?
在企業(yè)的實際物流作業(yè)中,貨物簽收,只需要“簽收人”在紙質單據上簽字,被代簽、冒簽的情況是很難去辯別和查證的。
首先,司機難以辯別簽收人的真實身份;其次作為簽收憑證——紙質單據上的簽收信息真實性難考證,如果污損甚至丟失后期取證、核實更加困難;再者一旦簽收結果存疑,也很難界定責任人。
事實上,一旦代簽、冒簽的物流訂單產生糾紛,企業(yè)就可能面臨幾萬甚至幾百萬的賠償。
如何規(guī)避代簽、冒簽風險?
規(guī)避貨物代簽、冒簽風險,主要還是要解決簽收環(huán)節(jié)的問題。目前市場上存在幾種簽收方式:人臉識別、身份證驗證、拍照簽收以及電子簽收,前面三種實際運用中都存在比較明顯的弊端。
人臉識別和核實身份證簽收一樣,大眾的接受度較低,難以落地,且萬一收貨人不在簽收地,簽收也會受影響;而拍照簽收也無法保證是收貨人本人簽收,拍照存根還不具備法律效力。
物流源電子安全簽收方案
針對市面上種種簽收難題和方案,物流源為企業(yè)提供的是,建立在自研的智能貨物跟蹤設備——電子回單基礎上的,電子安全簽收方案。電子回單綁定貨物運輸,通過實時跟蹤、數字化貨權交接、電子簽收,保障貨物簽收的安全性和真實性。
電子回單與貨物訂單一對一綁定
物流源電子回單在使用前會與所屬公司進行配對,而在應用過程中設備與貨物訂單綁定后,收貨人通過掃描對應電子回單的二維碼獲取簽收權限。
收貨唯一短信驗證碼,電子安全簽收
物流源電子回單隨貨運輸,智能識別貨物位置,預判剩余時間、里程,自動觸發(fā)貨物到達預告的短信通知,發(fā)送貨物簽收唯一驗證碼給收貨人,只有正確填寫驗證碼才能讀取相應訂單信息,進行貨物簽收。
簽收信息實時回傳,生成數字化回單
簽收完成后立即生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數字化回單,代替紙質回單;同時簽收信息將同步推送給發(fā)貨方、承運方和收貨方,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及時性。
權責分明,證據鏈固化
電子回單實時采集并記錄的貨物從起運到簽收全場景的運輸情況,共同形成完整而又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的證據鏈,固化、留存在數字化回單中,不可篡改,為糾紛提供憑證。
數字化貨權交接,國家發(fā)明專利認證
包括電子安全簽收、回單數字化、證據鏈固化等這一整套數字化貨權交接的技術和方法,物流源已經獲得了國家發(fā)明專利證書,獨創(chuàng)性和實用性獲得了權威的認證和肯定。
物流源電子安全簽收方案,無論是從簽收安全、簽收核驗,還是數據留存,都能有效保障貨物簽收的安全性、真實性,對代簽、冒簽等亂象有著完善的解決辦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