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險終究還是外溢了,巴以沖突還未結束,伊以沖突隔陸另起。
4月14日,伊朗伊斯蘭革命衛(wèi)隊使用彈道導彈和無人機對以色列領土發(fā)動軍事打擊。伊朗方面聲明,此次行動是回應以色列的罪行,包括襲擊伊朗駐敘利亞使館領事處并導致多名軍事人員死亡。
(伊朗民眾揮舞著伊朗國旗和巴勒斯坦國旗,圖源:法新社)
自2022年俄烏沖突以來,全球物流與供應鏈格局不斷經歷洗牌。
俄烏沖突本已讓全球物流體系打亂,尤其歐亞之間的陸運物流通道被打亂;巴以沖突,則直接令全球最繁忙的物流咽喉要道紅海及曼德海峽告急,也讓歐亞之間的海運物流通道梗阻。
地處中東,歐亞之間,“伊以沖突”又將如何影響全球供應鏈格局走向?
4月1日,以色列空襲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領事部門建筑,造成至少13人死亡。
以色列襲擊伊朗使館,違反1961年《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》,歐美卻對此大搞“雙重標準”:俄羅斯起草一份安理會聲明,譴責這起襲擊,但遭到美國、英國和法國反對,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未能對此發(fā)表譴責聲明。
4月14日,伊朗伊斯蘭革命衛(wèi)隊發(fā)表聲明,宣布向以色列目標發(fā)射了導彈和無人機。從俄烏沖突,到巴以沖突紅海危機,再到伊以沖突,歐亞大陸地緣摩擦不斷外溢與升級。
但對于伊朗的還手,拜登在14日聲明中宣稱,他用“最強烈措辭”譴責此次襲擊。拜登稱,在他的指示下,美國軍方在過去一周里向中東地區(qū)派遣了戰(zhàn)機和驅逐艦,以支持以色列自衛(wèi)。英國首相里?!ぬK納克隨后也強烈譴責了伊朗對以色列的挑釁行為,將其稱為“魯莽”,并強調英國對以色列及其地區(qū)盟友的堅定支持。
(歐亞邊界戰(zhàn)事與重要物流通道,掌鏈制圖)
一邊拉偏架 ,一邊拱火澆油送彈藥,這歐亞大陸怎么能和平?緣于北約東擴的俄烏沖突,讓歐亞大陸背部戰(zhàn)火在燒;已經造成種族災難的巴以沖突,讓歐亞大陸腹部戰(zhàn)火在燒。
不過,可以肯定的是,戰(zhàn)火再怎么燒也燒不到遙遠的美國何英國?;蛟S戰(zhàn)火越旺,他們紅利越多。
(一)沖突下的撕裂與整合
1.“歐洲聯盟”撕裂
從巴以沖突開始,歐盟走上了“撕裂”路,國家站隊以色列,民眾街頭聲援巴勒斯坦。
英國、德國等歐洲國家領導人與美國保持一致,譴責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(哈馬斯),支持以色列。但在英國倫敦、葡萄牙里斯本、荷蘭阿姆斯特丹、波蘭華沙,都有聲援巴勒斯坦的大規(guī)模集會。
2023年10月,巴以沖突一周后,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訪問以色列并表達挺以立場,稱“歐洲與以色列站在一起”,結果招致反對聲。愛爾蘭總理利奧·瓦拉德卡公開表示,馮德萊恩的言論“缺乏平衡”,“不代表愛爾蘭立場”。
同樣,馮德萊恩的言論加深了歐盟高層的裂痕,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公開表示,馮德萊恩的發(fā)言不代表歐盟官方立場。
2.“阿拉伯聯盟”整合
與歐盟撕裂形成對比的,是阿拉伯世界的整合。1945年,埃及牽頭在埃及亞歷山大港簽約,創(chuàng)立阿拉伯聯盟,如今的阿拉伯聯盟包括如下22個國家:
埃及、沙特阿拉伯、阿聯酋、阿曼、巴勒斯坦、巴林、吉布提、卡塔爾、科威特、黎巴嫩、利比亞、摩洛哥、蘇丹、索馬里、突尼斯、敘利亞、也門、伊拉克、約旦、科摩羅、阿爾及利亞、毛里塔尼亞。
阿拉伯聯盟22個國家不包括伊朗,源于伊朗與沙特長期的矛盾。但在中國勸和推進下,2023年3月,沙特、伊朗在北京達成協議,同意恢復外交關系。
阿拉伯世界原來是四分五裂的,但本輪巴以沖突讓幾乎所有的阿拉伯世界,無一例外地站在了巴勒斯坦一邊。
沙特伊朗建交下,美國開始加大沙特以色列建交的撮合,但隨著巴以沖突的爆發(fā),沙特放棄與以色列的建交計劃,堅決地與巴勒斯坦站在一起。
(二)歐盟供應鏈安全沖擊
統一的歐盟意志正在被戰(zhàn)爭打碎,歐盟供應鏈安全和時效也大受沖擊。巴以沖突外溢引發(fā)紅海安全,歐亞物流要道“紅海—蘇伊士運河通道”危機不斷。
受紅海緊張局勢影響,國際海運企業(yè)不得不繞行非洲好望角,全球海運物流成本越來越高,部分亞洲—歐洲航線上集裝箱價格飆升近600%。
“一艘集裝箱船從亞洲到歐洲,如果選擇繞行好望角,航程會增加7000~10000公里(約增加1/3),大約多航行6到14天的時間,僅油費會增加十幾萬美元到幾十萬美元?!?/span>
巴以戰(zhàn)爭本就大大加劇了歐洲的供應鏈安全危機,而伊以沖突,或將進一步造成歐盟能源價格上漲。
中東是全球重要的能源出口地。以石化能源進口來看,2023年歐盟進口石油771百萬噸,其中超10%來自阿拉伯國家。這些石油的運輸,都要通過伊朗周邊的霍爾木茲海峽。
面對沖突,亞洲大國都無法置身事外,無論中國的“一帶一路”,還是美印歐聯合推出的“印度—中東—歐洲經濟走廊”或都將擱置。
1.一帶一路:海上絲路受阻
2013年10月,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(fā)表題為《攜手建設中國—東盟命運共同體》的演講,倡議與東盟國家共同建設“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”。2015年以來,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指數一直呈上升趨勢。
但自俄烏沖突以來,一系列指數開始呈現下降趨勢。2021年11月,海上絲綢之路進口貿易指數達到最高點的“179.1”,2022年1月,出口貿易指數達到最高點的“236.07”,進出口貿易指數達到最高點的“205.12”。
(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指數,圖源:中國一帶一路網)
通過海運發(fā)往歐洲的中國商品多是生活日用品、服裝鞋帽、電子器械、塑料制品、家居建材、化工產品等,這類商品大多附加值不高、利潤較薄。
對于“低附加值商品”而言,遇到“沖突”或其他航海安全事件,都意味著其將陷入一個“被動局面”。
2.印度—中東—歐洲經濟走廊:因沖突擱置
2023年9月的G20峰會上,歐美為尋求的“一帶一路”替代方案,美國與印度、歐盟及沙特、以色列等宣布推出“印度—中東—歐洲經濟走廊”(IMEC)洲際運輸計劃。
根據美國的規(guī)劃,走廊路線將從歐洲經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,通過海運到以色列的海法,再通過經過約旦和沙特的鐵路到達阿聯酋的迪拜,最后穿過阿拉伯海到達印度的孟買。
(印度—中東—歐洲經濟走廊,圖源:Drishiti)
世界也許覺得美歐也許能干一票大事,但沒想到成立不到一個月,這個美夢就在戰(zhàn)火中擱淺了。
2023年10月,巴以戰(zhàn)火爆發(fā),“印度-中東-歐洲經濟走廊”擱淺。2024年1月,沙特、阿聯酋、卡塔爾、科威特譴責以色列兩名部長呼吁巴勒斯坦人離開加沙地帶的言論。中東愈加撕裂的氣氛下也意味鏈接印度-中東地區(qū)的經濟走廊合作短期恐難成型。
3月5日,在美國總統競爭委員會上,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稱:
“我們對烏克蘭的支持讓烏克蘭人繼續(xù)參與沖突,同時有利于我們美國的經濟。這些投資擴大了美國設施規(guī)模,為美國工人創(chuàng)造了就業(yè)機會。我們輸送到烏克蘭的武器,是由全美各地工人在美國制造的,從得克薩斯州到俄亥俄州,再到亞利桑那州”。
(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,圖源:Air&SpaceForces)
俄烏沖突、巴以沖突、伊以沖突,歐亞大陸的不斷撕裂,造成歐亞地區(qū)產業(yè)資本和金融資本尋找新的安全地。在歐洲看來,最安全的還得是美國,這也造成供應鏈的被迫轉移。
①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天然氣供應國:
2023年,美國出口天然氣9120萬噸,首次成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(LNG)出口國,全年的出貨量超過了另外兩大主要供應國——澳大利亞和卡塔爾。
此外,美國能源情報署表示,到2040年液化天然氣出口可為美國經濟增加730億美元以上,為美國創(chuàng)造超過453,000個就業(yè)機會。
②歐能源供應鏈從俄羅斯轉鏈美國:
沖突之前,2021年1月,歐洲天然氣供應總量的45%來自俄羅斯,只有14%來自美國液化天然氣。
而沖突之后,2022年2月,俄羅斯已下降至20%,而美國液化天然氣則上升至40%;而到2022年12月,俄羅斯為5%,美國液化天然氣為53%。
赤裸裸的“食戰(zhàn)而肥”!第一次世界大戰(zhàn)后美國是這么崛起;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,美國是這么強大;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戰(zhàn),美國是這樣“再次偉大”?
參考資料:
1、突發(fā)!伊朗空襲以色列/環(huán)球網
2、巴以沖突意外物流結果:美印歐“一帶一路”替代路線擱淺,以色列鏈接印歐走廊夢想遇阻/掌鏈
3、挑撥俄烏沖突后,美英肢解歐洲能源供應鏈!美成歐洲最大液化氣賣家,英成俄油海運最大保險方,陪玩德國陷負增長/掌鏈
編輯:景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