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7日,掌鏈從信用中國網站了解到,柒一拾壹(北京)有限公司官網因漏標釣魚島、錯將臺灣按獨立國家標識等,被北京市規(guī)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罰款15萬元,這一番操作讓7-11再度處于風口浪尖。
企查查顯示,柒一拾壹(北京)有限公司是一家日資中企,旗下主要經營7-11便利店。提到7-11屏幕前的各位一定不陌生,這是一家誕生于美國、興起于日本、遍布于全球的便利店企業(yè),也是日本六大財團之一的三井財團旗下的零售巨頭。
作為一家外資企業(yè),7-11憑借其多元化的便利服務、極致的單品管理思路、精細化供應鏈管理模式在中國這片肥沃土壤中逐漸生根發(fā)芽。雖然是全球規(guī)模最大的連鎖便利店企業(yè),但截至2020年,在中國大陸有2387家門店,在“2021便利店TOP100”榜單中位列第七。
作為傳統(tǒng)零售企業(yè),7-11靠一個個小小的便利店成為社區(qū)零售之王,其背后的零售供應鏈,也許仍值得今天的順豐、京東學習。
一、 強大的供應鏈管控
(一)7-11背后的供應鏈支撐
1927年美國南方公司創(chuàng)建了7-11便利店前身,1973年日本伊藤洋華堂公司獲得7-11在日本的代理權,1991年南方公司因經營不善被伊藤洋華堂公司全資收購,2005年成立Seven & I控股,接管7-Eleven便利商店、伊藤洋華堂超市。至此,7-11便利店主權正式屬于Seven & I 集團。
而三井集團是Seven & I 集團的大股東,其中三井住友銀行和三井物產持有股份占比為3.7%和1.8%。
(來源:Seven & I 官網截圖)
作為三井物產的重要關聯(lián)企業(yè),Seven & I 背后依靠著強大的“影子帝國”三井財團。7-11便利店在三井財團的幫助下,逐漸成長為一個集生產、商品、物流、金融于一體的“微型綜合商社”,走向壯大和輝煌。
三井財團究竟是何方神圣?
三井財團是日本六大財閥之一,核心企業(yè)有三井物產、三井住友銀行、豐田汽車、三井不動產等世界500強企業(yè)。其中三井物產是三井財團的核心企業(yè)之一,是日本的第一家綜合貿易公司,業(yè)務涵蓋了金屬、能源、食品、物流、金融等板塊。三井物產在食品零售供應鏈中,充分利用了自身在全球采購網絡、物流功能、供需管理、產品研發(fā)經驗等方面的優(yōu)勢,為供應鏈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中的利益相關者提供解決方案。
1983年,三井物產和Seven & I 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;2013年,四川新希望集團、三井物產、Seven & I 合資成立“新玖商業(yè)發(fā)展有限公司”,開始在重慶市布設7-11便利店。
2020年三井物產成立零售控股有限公司,旗下整合了食品零售供應鏈行業(yè)的四家企業(yè):三井食品株式會社、零售系統(tǒng)服務有限公司、VENDOR SERVICE、物產物流解決方案有限公司。通過各企業(yè)之間的協(xié)作,三井物產已形成了覆蓋全國的零售流通網絡,發(fā)揮著連接國內外食品制造商和零售商的節(jié)點作用。下表是對各個子公司的簡要介紹:
(二)7-11自身的供應鏈管控
7-11憑借其清晰的定位和極具創(chuàng)新性的思維,對傳統(tǒng)的供應鏈服務進行改造,實現了自身供應鏈服務的精細化。
(1)供應端:密集選址+共同配送+產品研發(fā)
7-11秉持著“身邊的好鄰居”的市場戰(zhàn)略,在人流量大的商圈密集選址,保證消費者平均每走 15分鐘就可遇到一個7-11。同時,合理的密集選址使得批發(fā)商可以集中送貨,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配送效率。
1980年,7-11創(chuàng)新地提出共同配送模式,與生產商和批發(fā)商共同投資建立共同配送中心,將同一地區(qū)同類廠家的產品混合配送。同時,根據店鋪實際需求進行小批量的進貨,最大程度降低存貨壓力。共同配送中心的建立使得7-11反客為主,掌握了流通供應鏈的主導權。
同時,7-11十分注重自有產品的研發(fā),自有品牌占比68%以上。7-11針對不同群體創(chuàng)辦了自有品牌,如Seven Premium、Seven Gold 以及 Seven Lifestyle,這些品牌主要負責研發(fā)速食品、高端食品、咖啡和化妝品等。
(2)運營端:特許經營+單品管理+數字化運營
7-11 在特許經營的模式下實現了在全球范圍內的低成本擴張,有效地降低了投資風險。
同時,依托于數字化技術打造極致的單品管理能力,將單品管理理念落實到每一位員工、每一件商品上。主要是根據歷史銷售數據進行需求預測,以此來確定第二天的訂貨需求。
(3)消費端:用戶至上+多元服務
7-11便利店面積普遍在100平米左右,門店雖小,但五臟俱全,可提供的商品高達3000多件,日常所需用品均可在7-11購買到。每一家門店都有目標消費人群,提供商品也不盡相同,正所謂是“千店千面”。
7-11不僅僅只是一家便利店,還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增值服務,如代繳水電費、ATM機存取款、送貨上門、電話卡充值、禮品服務等。這種服務不就是今天阿里系的菜鳥驛站想提供的綜合的社區(qū)服務?不是京東系的京東超市(便利店)模仿的對象?
此外,Seven & I 集團積極履行社會責任,注重各個供應鏈環(huán)節(jié)當中的環(huán)境保護,與上下游合作企業(yè)共同簽訂《業(yè)務伙伴可持續(xù)行動指南》,包括使用新能源配送車、制造工廠環(huán)境信息監(jiān)測等。
(來源:Seven & I 官網)
二、 便利店+快遞模式
“便利店+快遞”模式在日本已不是新鮮詞匯。
Seven & I 社長井阪隆一表示:“便利店既是購買商品的場所,又是快遞包裹保管地,不需要設備投資就能在短時間內豐富業(yè)務”。7-11便利店在日本、中國臺灣、香港等地區(qū)都推出了快遞收寄件服務。
以中國臺灣為例,黑貓宅急便是其“便利店+快遞”的代表品牌。1999年,臺灣統(tǒng)一超商與日本宅配企業(yè)大和運輸簽訂技術合作契約,正式將“宅急便”服務引進臺灣。2000年,黑貓宅急便正式營運。截至2021年2月,在臺灣一共有7332家便利店與黑貓宅急便達成合作。
黑貓宅急便與7-11、OK超商等便利店開展合作,為客戶提供常溫宅急便、低溫宅急便、經濟宅急便、當日宅急便、到付宅急便等業(yè)務服務,業(yè)務服務范圍為臺灣省內,實現店到店的收取及寄件服務。其中,寄件人可在7-11便利店購買快遞包裹材料,7-11便利店提供24h的收取件服務。
(來源:黑貓宅急便官網截圖)
順豐是內地第一個吃螃蟹的人。2011年,順豐與深圳關內100多家7—11合作簽訂寄件代理合作協(xié)議。而在關外7-11便利店網點較少,順豐又自建20多家中轉站,這便成為了順豐便利店的前身。但由于缺乏便利店精細化運營經驗,順豐自營便利店一直處于虧損狀態(tài)。此外,電商巨頭阿里、京東對便利店也情有獨鐘,選擇自營或改造“夫妻老婆店”,但仍存在商品結構不完善、盈利能力低、未建立標準物流體系等問題,與7-11等行業(yè)標桿企業(yè)相比存在一定差距。“便利店+快遞”怎么在中國就失敗了呢?
究其原因有二。
一是中國零售市場相對零散,尚未出現像日本7-11這樣的強勢便利店巨頭。而“便利店+快遞”模式要行之有效,成規(guī)模、標準化的聯(lián)鎖便利店網絡必不可少。
二是定位不明晰,服務質量難以保證。像順豐這樣的快遞企業(yè)巨頭,涉獵零售領域已十年有余,但由于自身定位不明晰,不能為用戶提供多元化、精細化的服務,自然無法與7-11等行業(yè)龍頭企業(yè)相提并論。
三、憑借7-11,統(tǒng)一超商終成臺灣零售霸主
7-11便利店與臺灣也淵源頗深。
1978年,臺灣統(tǒng)一企業(yè)集資成立統(tǒng)一超商,1979年統(tǒng)一超商引進7-11便利店,從此便擁有了7-11在臺灣的永久經營權。截至2021年9月,臺灣地區(qū)已有6295家7-11便利店。
但7-11在臺灣的布局并沒有那么順暢,由于統(tǒng)一超商缺乏零售供應鏈建設與管理經驗,存在企業(yè)定位不明晰、物流體系未成規(guī)模等問題,從開張就歷經了長達7年的虧損。直到統(tǒng)一超商前總經理徐重仁出現并重新審視7-11便利店經營模式,主張“顧客至上、便民”的發(fā)展理念,終于在1986年扭虧為盈,逐漸在零售企業(yè)的角逐中嶄露頭角。
后續(xù)7-11與統(tǒng)一集團旗下的捷盟行銷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合作,確保7-11便利店商品的高效配送。在統(tǒng)一企業(yè)的大力資助下,7-11便利店以燎原之火之勢火遍臺灣,開啟了臺灣零售行業(yè)發(fā)展的黃金時代。